優先發展公交 政府投入歸位
公交優先,常州示范了什么?
去年初,常州市宣布:政府2007年投入7.5億元,購新車,降低票價,開建BRT快速公交線,由此一來,公交在200多萬市民心中引力看漲:每天,67萬人次坐公交出門,比2006年增加12萬人次;市中心區公交出行率達21%,比2006年增長3個百分點。
辦好平民公交,就是造福百姓
"公交優先就是市民優先。"常州市長王偉成說,"把公交發展好,就是直接造福百姓,降低票價就是第一條。"
去年3月起,常州人開始享受全國最低的公交票價??照{車與普通車接軌,全部一元,持IC月票卡乘車六毛錢,學生三毛,老人滿60歲只要兩毛,滿70歲免票,1000名困難職工一年免費坐500次車。"2008年1月1日,BRT快速公交通車,票價還是一塊錢,只有成本的六分之一!"
便宜、方便、舒服、準點,這樣的平民公交才能吸引更多的市民。2007年,常州集中財力,對公交的投入從原來每年1億元,破天荒地提到7個多億:補貼公交集團票價政策性虧損7000萬元;改善乘車環境,新購215輛空調車。全市1800輛公交車中,空調車已占三分之一。2008年政府出錢,將再購600輛空調車;新建公交場站,新開公交線路。
常州市長王偉成說,政府掏錢貼公交,看似虧了,但公交是基本的公共服務,政府理應投資。以人為本,就要以群眾的衣食住行最基本需求為本。"公交占用的路面僅為小汽車的十分之一,解塊城市出行難,發展公交是首選。公交車多一點,好一點,私家車才會少一點,城市擁堵就能改善,尾氣污染也會減少。這錢花得值!"
2007年初,常州禁摩、限電、控制私家車,不少市民擔心出門難了,然而正是公交上來了,出行反而方便多了。到8月底,常州公交IC卡的使用量達48.4萬張,比2006年底增加25萬張,僅半年的辦卡人數就超過此前6年的總和!
公交車,正從容地從電動車、摩托車手上接過城市交通的重擔。
王偉成市長說,"無車一日不難,無車一年就難了,但我們至少應該追求'少車年'!"
政府出錢購買公共服務
2007年9月21日。常州最后184輛個體中巴車被政府收購,至此,在歷時三年,付出1億元成本后,常州公交多頭管理、多家經營的混亂局面終結,實現了城鄉公交-體化。
在公共產品領域,引入競爭,并不意味著提高效率。
"以前,常州有三家公交公司,相互搞市場分割,武進的車不許進市區,常州的車不讓去武進;好的線路,大家拼命搶,客流少的又沒入跑。有的公司打了幾年價格戰,把3000萬注冊資本幾乎賠光了,哪還有錢買車、開辟新線?到頭來,還是苦了老百姓。"常州市公交集團副總經理孫魯明感慨頗多。
常州迅速矯正對公共產品競爭性的理解,以常州市公交集團為軸心,整合武進公交及越城巴士,隨后又收購了穿梭于城郊的326輛中巴。
公交一體化,合理配置資源,避免無效競爭,減少資源浪費,常州此舉得到建設部肯定,蘇州、無錫、合肥等地紛紛跟進,整合分散的公交經營權。市場-體后,常州公交線網統一規劃、統一布局、統一管理成為可能?,F在常州市所有公交線路由建設部門統一審批。公交無縫覆蓋城鄉有序展開。2007年,市區就新辟22條公交線路,優化3條線路。
政策傾斜、補貼加大,加上"店開一家",會不會養懶了、寵壞了公交?
"就看政府監管到不到位!"常州市建設局副局長彭峻說,公交公司變身服務商,考核 尺度就變了,以前看公司客運量及營收,2007年去掉營收,新增服務水平考核一一準點率、發車密度、網點覆蓋、有責投訴,公交服務效率必須達到政府要求。"市民出小區,走多遠到站臺,等多久坐上車,我們一一細化。"政府補貼,也不是任由企業要價。"企業的政策性虧損,由建設、物價、財政等部門,聯合第三方中介公司精確考核。"現在市里還在制定對公交的長效投入機制。
"換了新車,工作舒心多了!"開了10年公交的一位公交職工說,2007年,許多自行離開的老同事想回來,"現在,對優質服務和車容衛生的要求可高了,工資跟每人的服務星級掛鉤,督察小組隨時上車暗訪,發現問題就降星,可贏一顆星,卻要層層考試,現在全公司只有兩個勞模是五星。"
"提高公交的競爭性,不是多弄幾家公司,重復布線,一團混戰,而是要跟其他出行方式,比如私家車、摩托車去競爭,把不坐公交的人爭取來乘公交。"常州公交集團總經理蔡
健臣說。
給公交車鋪上"紅地毯"
"這是全國第三條BRT(快速公交線),2008年通車,每天預計7萬人次坐上BRT。"常州BRT辦公室主任唐希文說。
在早晚高峰,BRT平均兩三分鐘發一班車,時速可達25公里,是普通公交的兩倍;BRT專用車長18米,可容納180人,是普通公交車的兩倍;車到站,四個電子門同時打開上下客,每站只停留10秒。這些,保證了BRT的準點快捷。"唐希文說,考慮市中心客流密集,常州BRT設了三條支線,把市中心的客流吸進來。還有5條BRT,已經規劃好。
這筆投入很經濟。常州公交集團老總蔡健臣說:"我們用一公里地鐵的造價,建成這條23.77公里的快速公交線,承擔十分之一的公交客運量!BRT覆蓋面廣,開通后至少整合掉3-5條原有線路,又騰出了部分道路資源。"
常州也有"地鐵夢"。彭峻副局長說,"我們做好了地鐵規劃,準備建兩條線,46公里長。2007年初,考慮地鐵投資大,建設周期長,而且市區平均出行距離4公里,最適合公交出行,眼前用不著地鐵,所以先上BRT,解決出行。200億修地鐵的錢,能修多少BRT?"已規劃的BRT線還有5條。
優先發展公交,政府投入要歸位,但必須花最少的錢,占用最少的資源,方便最大多數的老百姓。BRT如此,公交專用道同樣是"四兩撥千斤"。
這兩年,常州給普通公交劃了12條專用線,20公里長,在路口在站臺,則為公交車鋪上了"紅地毯"。常州市交管局勤務科一位人士說,公交專用道全程監控,其他車輛闖進去,拍下來,罰款200元!剛開始兩個月,每天有幾百輛車闖公交專用道,罰多了,現在就少了。"公交專用道最大好處在路口,公交永遠排在第一個等紅燈。"延齡西路與和平北路交岔口,四個路口都鋪了"紅地毯",即使高峰期,公交最多一分鐘也能過了。常州BRT車道也放到路中間,"其他車輛沒理由闖進來了!"